2月21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《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》,标志着我国在电动车领域走向了新的阶段。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计到2024年底达到3140万辆,动力电池的规模化退役也随之进入快车道。简言之,电池退役并不代表报废,相反,这为咱们提供了再利用的机遇。
当前,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,预计到2030年,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。这一数据引发了人们对退役电池如何安全、有效回收利用的广泛关注。
动力电池的回收最重要的包含两大方向: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。当电池容量降低至80%以下时,就有必要进行回收。具体来说,处于50%到80%电量之间的电池将会被拆解后重新组合,用作应急电源或储能设备等。电量低于40%的电池,则需要经过拆解和破碎处理来提取钴、镍、锂等金属原材料,进而循环利用,制造新的动力电池。
在上海老港工业园区,国内首条智能化新能源汽车拆解生产线正在运作中。这所工厂通过传感器技术,自动运输和定位每辆退役电动汽车。依据公司总经理石生东的介绍,核心的锂电池和电控系统在拆解中占据了整车回收价值的50%以上。
在电池回收的过程中,科研团队更是把回收做到了极致。记者调查显示,提升回收效率是当务之急。去年12月,工业与信息化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动力电池回收的新标准,例如,将冶炼过程的锂回收率从85%提高至90%。这对于推动动力电池的循环利用至关重要。
不仅如此,前不久复旦大学的科研团队提出了针对废旧电池的“精准治疗”方案。他们研发了一种类似于“药物”的锂载体分子,可以有效地补充电池中的活性锂离子,从而使电池重新焕发生机。根据团队的介绍,这种技术不仅能延长电池的常规使用的寿命,还将推动未来绿色电池的开发。
退役旧动力电池如何变废为宝,这一问题正受到慢慢的变多的关注。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,加上科技的慢慢的提升,未来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将走向更安全、高效的方向,为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。退役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,或许真的有一天会让我们正真看到“废物”变“宝”的无限可能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搜狐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搜狐立场。